投資管理
目標與理念
我們風險管理的目標是通過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政策、制度、系統和流程,確保投資活動在可接受風險范圍內有序運作,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
我們倡導全面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活動覆蓋所有部門和崗位,貫穿投前、投中、投后各個階段,涉及投資總組合、資產大類、投資策略/子策略等各個層級。
體系與機制
自成立以來,公司已逐步構建起了覆蓋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別風險、戰略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地緣政治風險、信息科技風險、廉潔風險等十一類風險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并從總組合、各資產類別、組合/項目等入手,持續豐富各層級組合的風險管理工具和手段,確保投資活動在可接受的風險范圍內有序運作。
? 主要特征
中投公司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形成了以下主要特征。
? 組織體系
公司在董事會下新設風險管理委員會,在執委會下新設全面風險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全面風委會”)。在決策層面,全面風委會履行建立健全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等風險管理職責,下設子委員會分別聚焦境外投資、境內股權管理等風險防控工作。
在執行層面,公司嚴格執行“三道防線”,不斷夯實組織健全、職責邊界清晰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 全面風險管理
2021年,面對風險資產震蕩上行、安全資產總體承壓的市場環境,公司修訂《關于進一步加強境外投資風險管理的意見》,進一步加強對風險管理的政策指引,有效提升風險防范意識與管理水平,切實保障對外投資業務穩健運行。
公司深化負面清單動態管理,積極進行前瞻性風險分析;完善極端情形下業務連續性預案體系;深入開展投資項目投前風險識別和評估、投后風險監測工作,持續加強投后管理檢查;加強國別風險管控,優化主權信用風險管理;完善各類風險管理工具,持續提升估值標準化和透明度。
市場風險管理
持續完善總組合風險預算框架,并適時調整大類資產風險指引相關指標以確保各層級風險預算的適應性;研究完善門檻收益率方法論,實現對非公開投資策略的全覆蓋;通過資產分類和預警,強化非公開市場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聚焦熱點課題,開展氣候風險分析、Libor退出、通脹和美聯儲貨幣正常化、私募基金杠桿運用的影響等前瞻性研究。
信用風險管理
拓寬主權信用監控范圍,全部覆蓋公司境外投資國別,定期發布《主權信用風險報告》,對覆蓋國家與地區潛在風險進行分析與預警;全面梳理交易對手相關制度與系統銜接情況,研究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優化;持續跟蹤投資對象信用風險變化。
內控與操作風險管理
推動制度體系高效運轉,加強重點領域制度建設,強化合規要求與學習;健全內部授權管理機制,提高經營決策質效;完善投資經理責任制,更好引導和激勵投資經理盡職履責;精細化管理操作風險,開展常態化評估更新,加強對投資關鍵環節、重點事項監督檢查,強化紀律意識和責任意識。
聲譽與合規風險管理
嚴格遵守投資目的國或地區的法律法規,尊重當地社情民意,依法合規做好信息披露;出臺公司《聲譽風險管理辦法》和《非公開市場投資項目聲譽風險管理指引》,強化聲譽風險研判和提示,健全輿情監測及聲譽風險事件分析和應對機制,以實際行動努力塑造負責任的社會公民和受尊重的合作伙伴形象。
廉潔風險管理
印發《本部境外廉潔風險防控手冊》,從業務源頭加強廉潔風險識別和控制,強化廉潔風險點及防控措施動態評估更新機制;優化內部管理機制,修訂《反腐敗及反賄賂聲明》等配套措施。
地緣政治風險管理
完善地緣政治風險防控體系,加強分析研判,系統化提升風險應對能力。
信息科技風險管理
加強對公司電子信息及網絡、計算機和信息系統等的安全管理,建立并完善機制。